數星期前,有學生疑似集體食物中毒要進院,喚起了全城對學生午餐飯盒供應商的食品衞生和加工加熱意識的關注。其實,由食物選材、烹調、包裝、冷卻、加熱、運輸、分發,甚至乎選擇盛載器皿的細節,一點也不能馬虎。
除了學生午餐飯盒以外,原來香港消費者也不知不覺墮進食物安全陷阱,例如,外賣員除了把食品從指定餐廳送到顧客手中,原來,不少宣傳單張或網上群組也會提供奇特的「餐單」,例如從境外跨境烹煮的家鄉熟食、生肉和餸菜;在不明工場製作的蛋糕、壽司、刺身等,雖然為顧客提供了另類選擇和方便,但卻對食物衞生帶來較高風險,對食品安全響起警號。
無論食品經營商是否持牌經營,顧客所收到的食物或與網頁或宣傳招徠的相片貨不對辦,但卻較難追究或要求退款,通常消費者會被賣家和送貨員「拉黑」或封鎖來電,投訴無門,顧客也一般較難追蹤肉類來源,例如是已過了最佳食用期而發臭的「黑心肉」,混雜的「合成肉」,甚至是不明動物的肉類或肉碎;因應物流問題,顧客也較難預計收到食物和食材的時間,以致食物和食材可能是已處於長時間被解凍的狀態,滋生細菌;而且,這些聲稱跨境運輸的食品、食材或食類,或涉違例進口禽類、肉類和蛋類,此等食材未有經過正式報關和檢疫,沒有進口許可,便進入黑市,嚴重危害顧客和其家庭成員的健康,海關須增加取締黑市食品的運送。
此外,在不明工場製造、加工等刺身和蛋糕,非但沒有取得合資格的食物工場牌照,也未有有效的冷凍甜點售賣許可證、壽司售賣許可證和刺身售賣許可證,這些食物,送到顧客手上前,應冷的卻是熱的,應熱的卻是冷的,無論在製作、冷藏、加熱、包裝、運送,均有可能滋生細菌,或讓食物暴露於塵埃等,或未有顧及食品衞生,或解凍融雪後再冷藏,沒有妥善封存食物,處理不當和欠缺衞生意識等。當然,運送工人也可能把食物放在地面,或把食物訂單交送到顧客手上前,食物已經過(十)數小時或離開雪櫃太久,過了最佳食用時間。
此外,坊間也增加了食物售賣機,售賣(或經慈善團體兌換)熱食飯盒、甜點、小食、攪拌飲料、鮮榨果汁等,要知道,即使食物售賣機的外殼保持乾淨,但如果經營商長時間未有安排把食物售賣機的零件和供水系統拆出並清洗消毒,食物售賣機內部很容易滋生和積聚微生物,增加消費者患上腸胃炎等風險。
病從口入,我們不能忽視食品安全,尤其是由黑心食品商人、跨境食品帶貨客(車)、無牌食品工場所供應的食品和食材。此外,食環署也應正視食品工場的「借牌」問題或「一牌多場」的情況,嚴謹為食物防線把關。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